編者按:一部河南史,半部中國史。70年來,在這片有著8000年底蘊的黃土地上,億萬中原兒女團結一致、敢闖敢拼,推動河南大地改革潮涌、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,開放的河南越來越“中”!
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,人民網河南頻道聯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策劃推出《壯麗70年·河南創造的70個第 一》融媒體系列報道,對河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國內或省內多個“第 一”進行集中采訪。今天推出第50篇,人民網記者帶您探究河南省第 一個以巴氏殺菌、機器灌裝和人工封口生產的瓶裝消毒牛奶誕生始末。
12月20日,鄭州市一小區門口,退休職工郭大爺推著三歲的孫子,手里還拎著一箱剛從附近超市內購買的純奶。“一星期都得一箱,牛奶營養豐富,老人,孩子都喝?!崩先苏f,現在條件好了,喝純奶很“日常”。
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,營養價值不言而喻。從“奢侈品”到“日?!憋嬈?,早在1988年,牛奶、酸奶就已進入鄭州市尋常百姓家中。
時間光影將我們帶回到1955年。那時,隨著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和食品衛生意識的增強,當時已經擁有巴氏消毒生產牛奶新工藝的河南省乳牛繁育場(現河南省鄭州種畜場),生產出河南省第 一個以巴氏殺菌、機器灌裝和人工封口生產的瓶裝消毒牛奶投放市場。
“剛開始,產量有限,主要往飛機場和河南飯店配送。”河南省鄭州種畜場退休老職工,98歲的寇思連老人說,配送機場是為了保障飛行員的營養,河南飯店則主要用于接待外賓上。
1986年,鄭州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取消散裝大桶奶銷售,實行全市牛奶定點加工,以京廣鐵路為界,由河南省鄭州種畜場、鄭州乳品加工廠兩家集中加工乳品上市銷售的政策。
1987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——鄭州種畜場乳制品廠成立并投產
圖為當時的一個加工車間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1987年10月,乳品車間經鄭州市衛生防疫站驗收全面合格,獲得了衛生許可證。采用85℃、15秒巴氏消毒工藝軟包裝消毒牛奶。是年11月,乳品車間正式投產。1988年,共加工消毒牛奶1100噸,年產值達100萬元左右,實現了種畜場乳品加工的質的突破。同年,該新產品被河南省消費者協會評為河南“z喜愛的產品”。
與此同時,種畜場又于1988年8月底酸奶試驗成功,10月,對乳品車間進行改造,購進上海乳品機械廠10頭灌裝機(ZH-10型)1臺,加工能力4200瓶/時,當年銷售酸牛奶10萬余瓶,填補了河南省無發酵乳的空白。
1989年銷售達62.5噸,1990年達到125噸,1991年愈150噸,1992年突破250噸。隨著產量和銷售量的逐年增長,酸牛奶成為乳制品廠的主導產品。同時,又陸續開發出一些新產品,從過去只有消毒牛奶和酸牛奶2個品種,逐漸增加到包括果奶飲料、水飲料、可可牛奶、酸奶露等在內的系列品種。
1994年花花牛車間場景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1994年花花牛合作養殖小區牧農擠奶場景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1994年花花牛早期袋酸街邊售賣場景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1994年家政送奶小哥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1994年,“花花?!逼放普Q生,迅速家喻戶曉,帶動了乳品銷售的快速增長。2000年,“花花?!毖邪l并成功上市了屋頂包益生菌發酵乳系列產品,很快在鄭州市高檔乳品領域占有了50%以上的市場份額,填補了河南無高端乳品的空白。
奶業是河南畜牧業中具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,大力發展奶業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、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。
2000年乳品一廠低溫酸奶建成投產 河南鄭州種畜廠供圖
近年來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奶業,依托區位、資源、市場三大優勢,堅持把奶業發展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突破口,將奶業作為現代農業“四優四化”重點產業,高位謀劃、強力推進,走出了一條傳統農區奶業創新發展之路,奶類產量、乳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,成為新興的奶業大省。
截至目前,河南全省百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場350家,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%,奶類產量209萬噸,居全國第五。全省乳品加工企業33家,加工能力350多萬噸,居全國第三位,產值超億元乳品企業10家。
鄭州花花牛、焦作蒙牛、濟源伊利、南陽三色鴿、商丘科迪、洛陽科迪巨爾等乳品加工龍頭企業,圍繞產業鏈條延伸、配套服務體系建設,整合飼草種植、奶牛飼養、飼料加工等資源,開展兼并重組、戰略合作,逐步形成了集飼料、養殖、加工、物流配送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,并形成了河南省十大奶業產業化集群,十大集群2018年總產值合計達到165億元,集群生鮮乳加工能力占全省加工能力的81%。
隨著奶業振興腳步的加快,河南奶業發展的春天正向我們闊步走來。